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百科 >

每天介绍一所高校:同济大学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1:49:21    

百年同济 与祖国同行‌

——以科教济世书写时代华章

一、溯百年文脉:兴学图强的壮阔征程‌

1907年,中德医学先驱埃里希·宝隆创办德文医学堂,种下现代医学教育的火种。1912年工学堂并入,定名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升格为大学,1927年成为首批国立大学之一。抗战烽火中,师生跋涉万里,经浙、赣、滇、川九迁校址,弦歌不辍;1946年回迁上海,形成文理医法工五院并立格局。1952年院系调整,汇聚11校土木建筑精英,铸就“东方麻省理工”基石;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开启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新篇。

二、国家使命: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标杆‌

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同济入选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序列,承载“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使命。牵头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发起“中德工程科技学院”等30余个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在全球四大权威排名中稳居世界前250强。

三、沪上明珠:一核多翼的智慧学城‌

文远楼

主校区雄踞杨浦知识创新区,与嘉定“国际汽车城”、普陀“设计创意高地”、静安“医学创新带”形成四区联动。总占地3850亩的校园内,文远楼等26栋历史建筑入选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亚洲首个“全生命周期绿色校园”在此实践。

四、育才规模:精英汇聚的学术共同体‌

现有全日制学生38600人,其中本科生18500人,硕士生14400人,博士生5700人。专任教师2835人中,含两院院士42人(全职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2人,形成“大师+团队”的育人矩阵。

五、学科巅峰:全球竞争力的知识高地‌

学科矩阵‌:工学、理学等10大学科门类协同发展,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跻身全球前万分之一顶尖行列。

顶尖标识‌: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设计学、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等8个学科获评教育部A类学科。

国际坐标‌: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建筑与建造环境位列全球第12位,艺术与设计居第14位,土木工程保持全球前20强。

六、研创体系:贯通式人才培养链‌

设有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硕士类别;3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专业博士类别,覆盖所有主干学科。2023届本科生保研率达35.2%,居全国前五;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等世界百强高校建立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国际联合学位项目占比超20%。

七、星河璀璨:济世报国的栋梁摇篮‌

常青

118年办学历程中,走出贝时璋(生物物理学之父)、李国豪(桥梁大师)、汪品先(南海深潜科学家)等58位两院院士,培养出倪明江(碳中和领军学者)、常青(历史建筑保护大师)、丁烈云(智能建造先驱)等学界领袖。政商领域涌现前科技部部长万钢、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等杰出代表,践行“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精神传承。

八、英才选拔:追求卓越的学术门槛‌

2023年全国本科录取平均分超一本线150分,在沪浙苏三省实施“强基计划”“筑峰计划”,选拔数理基础顶尖学子。高考理科录取分数线连续十年居全国前八,工科试验班、设计创意学院等王牌专业录取位次稳居各省前0.5%。

从吴淞江畔到世界舞台,同济大学始终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在智能交通、深海深地、低碳建筑等领域突破创新。这座穿越双甲子的学术殿堂,正以更开放的姿态,绘制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壮美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