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百科 >

中国海洋大学的历史来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09:57:10    


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坐落于青岛市南区的鱼山路5号。海大鱼山校区的建筑可能是国内大学中最具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能保留至今可以说是个奇迹。特别是鱼山路5号的“六二楼”以及“六二楼”外的校门,已经成为海洋大学的标志。

原先,鱼山路上的这个校园,并非是个学校,而是清末德国人在青岛设立的斯麦兵营。1922年,北京国民政府收回青岛,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热心教育事业和公益投资,他主张在青岛设立一所大学,并选址于此地。

但是,当时斯麦兵营的拥有者是胶东防守司令部,其司令王翰章刚刚来青上任就遇上了督办要他“割让土地”的事儿,当然心怀不满,地方政府与部队争军产的闹剧便拉开了场子。官司越打越高,最终打到了直鲁豫三省巡阅使吴佩孚的案头。

吴大帅本是秀才出身,素以儒将自居,并一贯推行教育立国,还与高恩洪是同乡,遂毅然决定“撤出兵营,改为校舍”。而后又给了高督办一个大面子,为了防止王司令为此事与青岛地方政府闹意见,同意了高督办的“在青岛不必驻扎重兵”的建议,把胶东防守司令部调往了潍县。倒霉的王翰章司令,不但丢了地儿,连自己也不能待在青岛了,他成了民国历史上最倒霉的司令之一。

因为高督办的功劳最大,校董事会公推高恩洪为首任校长,私立青岛大学于1924年8月21日成立。私立青大顺利运营的几年时光里,出了好些人才,如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高恩洪失势去职,无高校长支持的私立青岛大学,无法生存,几乎灭亡。同样情况的还有济南的山东大学,处在日军侵扰下,也无法生存。在教育家蔡元培的支持下,青岛由于边陲的地理位置反而成了优势,原计划建设的国立山东大学成了立于青岛的国立青岛大学。过了两年,干脆名字直接改成了国立山东大学,这是青岛教育史上最发达的时代,各路大家集聚于此,传为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山东大学迁往济南,留下的海洋、医学等院系独立成校,各自发展。海洋学院发展成了中国海洋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亚洲最优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而医学院后发展成了青岛医学院,又和青岛几个学院一起成立了新的青岛大学。所以,现在的青大、海大、山大都源于鱼山路的这片兵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