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介绍一所高校:吉林大学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1:51:58

北国明珠:吉林大学风华录
一、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肇始于1946年创办的东北行政学院,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肩负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的使命。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定名吉林大学。1960年跻身全国重点大学之列,开启学术新纪元。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六校合并,铸就学科交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格局。2020年,入选国家“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彰显新时代教育使命。
二、隶属与定位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建制高校,吉林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序列,是东北地区首所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的综合性大学。作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计划”核心成员,其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三、地理位置与规模



校园坐拥长春市六大校区(前卫、南岭、新民、朝阳、南湖、和平),占地面积7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被誉为“森林学府”。设有52个教学单位,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等13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学生73,058人(截至2023年),其中本科生41,708人、研究生31,350人。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6,431人,含教授2,418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构建起“大师+团队”的学术生态。
四、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
学科布局: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5个学科进入前1‰,考古学、数学、物理学等9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顶尖平台: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超硬材料、地学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国之重器”。
学位体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构建本-硕-博全链条培养体系。
五、人才培养与创新

黄大年
实施“鼎新学者”计划,保研率达22.3%(2023年),位居全国前十。推行“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设立唐敖庆班、匡亚明班等拔尖人才培养特区。与50余个国家、地区的301所高校建立合作网络,年派出国际交流生超2,000人次。知名校友涵盖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白求恩医大校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人民科学家黄大年等,形成“吉大人现象”。
六、招生与录取
实行多元化选拔机制,2023年本科录取平均分超一本线:
理科:全国平均超一本线120分,热门专业(临床医学、化学、车辆工程)超150分
文科:平均超一本线90分,法学、考古学等专业竞争激烈
各省录取线可通过官网“阳光招生”平台实时查询,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录取原则。

这座扎根白山黑水的学术灯塔,以“求实创新、励志图强”为精神火炬,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持续书写“为国育才、科技报国”的时代答卷。其“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的育人理念,正如长春城的君子兰,绽放出独特的教育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