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20:32:20

一:学校概况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教育部直属,位于甘肃兰州。
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
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二:学校简史
1906年清政府命令各省开办通省法政学堂,时任陕甘总督将原有的甘肃法政馆改为甘肃法政学堂。
1909年正式批准将甘肃法政馆改为甘肃官立法政学堂,这也是现代兰州大学的前身。
1913年甘肃法政学堂改组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专门培养法政人才。学校分为三科:法律科、政治科和经济科。
1928年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改组为兰州中山大学。
1929年学校改名为甘肃大学。

1932年由于甘肃大学不满足《大学组织法》中有关大学的要求,被教育部改为省立甘肃学院。
1944年省立甘肃学院改为国立甘肃学院。
1946年国立兰州大学正式成立。
由原国立甘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分院合并组成。甘肃学院改为法学院,西北医学院分院改为医学院,并新设立了文理学院和兽医学院,共计四个学院。
1947年教育部决定将兽医学院独立出来成为国立兽医学院。
1949年国立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并一直沿用至今。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兰州大学的俄文系、英文系和少数民族语言系分出,同时成立文法学院。
1953年西北艺术学院文学系并入兰州大学中文系。同年,兰州大学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54年兰州大学开始发展研究生教育。同年,兰州大学医学院从兰州大学分离出来建立兰州医学院。
1958年工业经济系从兰州大学分出,与甘肃省财经干部学校合并,成立甘肃财经学院(现兰州财经大学)。
1961年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开办的甘肃科学技术大学(下设原子物理系、地球物理系、石油系、地质系)停办,合并到兰州大学。
1965年南开大学核物理系、放化专业并入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
1981年兰州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1985年兰大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2001年9月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正式启用。同年12月,兰大正式被确立为省部共建的35所重点高校之一。
2002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
2004年兰州医学院回归兰州大学。
2011年,兰州大学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2015年兰州大学联合46所高校发起“一带一路”高校联盟。
2020年兰州大学作为全国36所试点高校之一,开始强基计划招生。
2021年,兰州大学再次入选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三:学科建设
共106个本科专业(在招专业93个),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四:师资
两院院士(含双聘)2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中国女科学家奖3人。

五:报考注意
英语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语种为英语,俄语专业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或俄语,德语专业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或德语,日语专业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或日语,法语专业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或法语。
除上述专业外,其他专业原则上不限制外语语种,但是部分专业部分课程学习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采用英语授课。非英语语种学生慎重报考。
各专业的录取均不限定男女生比例。

因口腔医疗器械制造标准的客观限制,从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从业的角度考量,左利手考生应慎重报考。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认可教育部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对同一名考生的所有加分项目,只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超过20分。加分在投档、分专业时均适用。
不设专业志愿级差,以投档成绩为依据,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结合考生专业志愿填报情况依次安排专业。
护理学专业只录取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不进行调剂,入校后不允许调整专业。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只录取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不进行调剂,入校后不允许调整专业。

萃英学院是兰州大学为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本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的荣誉学院。
萃英学院每年春季学期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公开选拔,以培养未来国际一流科学家、领军人才为目标,其选拔更加注重志向、兴趣和综合能力。学院现设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人文学科(文史哲)等萃英班,每班每年级20人左右,按照“三制三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模式培养。
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草业科学(草类植物生物育种)、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等7个专业的强基计划选拔培养工作。

六:优势专业
1:双一流学科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2:国家重点学科
植物学、生态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固体力学、区域经济学、有机化学、自然地理学、民族学

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历史文献学
4:的第四轮学科评估
草学A+、生态学A
马克思主义理论B+、民族学B+、数学B+、生物学B+、地理学B+、物理学B+、化学B+、公共管理B+

中国史B、力学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工商管理B、应用经济学B-、法学B-、大气科学B-、新闻传播学B-、中国语言文学B-、基础医学B-
哲学C+、外国语言文学C+、材料科学与工程C+、电子科学与技术C+、环境科学与工程C+、核科学与技术C+、临床医学C+、药学C+
社会学C、化学工程与技术C、理论经济学C-、地质学C-、信息与通信工程C-、畜牧学C-、口腔医学C-

七:科研
国家重点实验室: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